南昌县立诚学校

追寻伟人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南昌县立诚学校高中部长沙研学活动


追寻伟人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
南昌县立诚学校


高中部长沙研学活动



为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厚植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革命斗争过程,增强历史文化意识,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于5月上旬,开展了为期3天的湖南长沙研学实践活动。

sdfd


勤求索,辟新路

研学的第一站是橘子洲头。橘子洲有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问天台等景点。同学们漫步橘子洲头,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之水,在问天台诵读《沁园春·长沙》,感悟伟人的精神,拉开了研学的序幕。




征途远,意志坚

第二站我们到达刘少奇故里景区,在景区门楼前,大家合影留念,处处彰显立诚学子良好素养。


sdfd

铜像广场庄严肃穆,同学们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刻缅怀,齐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走进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资料,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红色革命的年代,在讲解员的耐心解说下,大家认真聆听着关于刘少奇同志求知奋进、革命斗争、救亡图存、心系民生的动人故事,感受精神偶像的力量。在这里,同学们知道了“刘九书柜”这个名字的由来,明白了毛泽东同志“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少奇同志”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好家风铸就了刘少奇同志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大家被刘少奇同志的故事深深吸引,不禁驻足瞻仰。



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去探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乘车前往第三站,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扁担、水桶、锄头等。

1910年秋,毛泽东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外出求学。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这里教育亲人投身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各种小型的会议,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元旦,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这里召开过调查会。

参观完毛泽东故居后,我们来到第四站——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铜像广场位于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面带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5个贴金大字。全体同学庄严肃穆地在铜像广场前举行了献花仪式,缅怀一代伟人。



谱湘情,铸湘魂

在研学的最后一天上午,同学们来到研学之旅的第五站——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湖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风尚,心忧天下的爱国抱负,经世致用的务实品格,敢为人先的开拓勇气,修洁己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博大精深、辉映古今的湖湘文化,同学们走进岳麓书院研学点探究湖湘精神的思想内涵。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5月10日的中午,同学们到达长沙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太平街,行走古街,同学们除了能直观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墙、古戏台这些标志性古建筑符号所带来的古典视觉冲击之外,更多的是领略到一种历史积淀所散发的文气与韵味。



结语

本次长沙研学活动,同学们收获了喜悦满载而归,研学地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家,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生命谱写出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此次探索革命历程主题课程,加深了立诚学子们对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和开辟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历程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同时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了湖南当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END-

南昌县立诚学校

南昌县立诚学校是2005年经南昌市教育局批准,由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学校原名“莲塘一中实验学校”,2022年1月改名为“南昌县立诚学校”。学校位于南昌县莲塘一中老校区址,校园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一训三风
校训:诚信立身 友善待人
校风:文明和谐 勤奋创新
教风:敬业爱生 为人师表
学风:勤学善思 活泼进取
网址:www.ltyzsyxx.cn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